养虾溶氧至少要6mg/L!虾吃料差、生长慢、产量低,很可能是增氧不足惹的祸!

   liaoxiong520   虾农宝典    2017-11-06 10:18:50
【导读】 ...

?

目前对虾养殖最突出而普遍的问题就是对虾生长速度慢,养殖产量低。由于产量低,造成经济效益差,甚至出现亏损。造成产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最普遍的原因就是增氧能力不够,这是目前对虾养殖存在的共性问题。增氧能力不够主要表现在中后期吃料差、加不上料,生长慢;或养殖到某一时期以后对虾出现蜕壳期偷死问题; 也表现在中后期出现软壳、亚硝酸盐高、底臭 ,发光弧菌病严重,黑斑、黑鳃现象严重。

一、对虾养殖增氧能力普遍不足目前对虾养殖出现的普遍性增氧能力不足,主要是因为目前一代虾苗对溶解氧有更高的要求。我们总结目前一代虾苗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必须满足“三高一稳定”,即高溶氧、高营养、高盐度和稳定的水质环境。虽然理论上水环境的溶解氧不低于2mg/L 就可以满足对虾的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但高密度养殖的环境条件下,要求对虾多吃快长, 消化大量食物和快速生长需要更多的氧气。徐国方等研究表明,水体中溶解氧必须在6~8mg/L 以上,才能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需要,而目前多数对虾养殖水体都不能满足24 小时溶解氧6mg/L 以上的快速生长条件。下面是在市场服务中的遇到的三个案例,说明目前对虾养殖增氧能力不足的普遍性。案例1 :加大增氧后吃料快、生长快2015 年山东胶南一个水泥池养虾大棚:放养密度为标粗后的虾苗400 尾/ 立方水体, 养殖前期1000m3 水体使用一台5.5KW 的风机充气增氧,折合增氧能力为5.5w/ 立方水体,纳米管增氧打出的水花只高出水面3~4cm。40 天前吃料快、生长也较快,一切都很正常。养殖到43 天后明显感觉对虾长的慢,但是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氧白天、晚上都不低于5.2 毫克/ 升,从溶解氧数据上看对虾并不缺氧。但我们凭经验判断 还是因为缺氧引起的吃料差,建议老板加大增氧,于是在养殖到52 天的时候 改为388m3 水体使用一台5.5KW 的风机增氧,折合每立方水体14.1w。刚加大充气后的半小时内整个大棚内出现严重的臭味,说明水体中有毒有害气体强烈曝气后都逸散出来了,到30 分钟的时候棚内已经呆不了人。加大充气后的充气水花能高出水面10cm。之后的养殖都很顺利, 而且加大增氧后明显感觉对虾长得快了。案例2:加大增氧解决蜕壳期缺氧偷死在山东潍坊调查室外土池塘对虾养殖发现,很多池塘不到蜕壳期没有任何问题, 一到集中蜕壳期的晚上就发生死亡,如果马上增加增氧机,加大增氧能力,并且用氧化剂“福地安”(溴氯海因颗粒) 改底,“优肽”(噬菌蛭弧菌)控菌, 发病虾可以恢复,并且下一个蜕壳期就不发病了。如果不加大增氧机配置,在下一个蜕壳期又会出现相同的问题,连续两个蜕壳期死亡,这样的虾就再也救不过来了。蜕壳期出现死亡的原因就是蜕壳期对虾比平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蜕壳期更容易缺氧。蜕壳期死亡也是增氧能力不足的表现。案例3 :增氧能力强的池塘连续产量高今年3 月在山东日照,有一个水泥池棚虾养殖场,有多个大棚,棚内有面积为16m2 和25m2 两种规格的池塘。连续两年多批次养殖,都是16m2 的池塘的产量明显高于25m2 的池塘,16m2 的池塘产量可以达到14 斤/ 立方米;而25m2 的池塘一直在 10 斤左右。老板一直认为面积小的池塘就是比大池塘产量高。我们到现场观察发现真正原因不是池塘面积的原因,而是因为这个场,两种面积的池塘都用12 米纳米管增氧,而面积小的池塘单位水体的增氧能力强。总结水泥池棚虾养殖和室外土池塘养殖,两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增氧能力与产量、出塘规格也有密切的关系。如福建东山利用原来鲍鱼养殖的水泥池塘改造后养殖对虾, 不同老板的不同池塘增氧能力不同,增氧能力为每立方水体4 瓦、6 瓦、10 瓦的不同池塘,产量分别为每立方水体4.7 斤、7.7 斤、10.1 斤, 表明增氧能力越强产量越高。出塘规格也随增氧能力的增强,规格越大,分别为每斤46 头、40 头、25 头。低增氧能力的池塘,往往对虾在较小规格时出现问题,养不到较高产量和规格,被迫出塘。总结:广西车板地区土池塘养虾也有这样的规律,不同老板、不同池塘的增氧能力分别为,每亩0.4 千瓦、1.0 千瓦、1.5 千瓦、2.1 千瓦,对应的出塘产量分别为每亩 105 斤,800 斤,900 斤, 1250 斤。增氧能力差,每亩只有0.4 千瓦和1 千瓦的老板也希望自己养殖产量1250 斤,可是由于增氧能力不够,当对虾产量达到目前增氧能力所能负载的极限时对虾就出现问题。增氧能力越差, 出现问题的时间越早,或者被迫出塘, 或者死亡一部分对虾以后继续养殖。二、加大增氧对调水、防病的作用提高增氧能力。除了满足对虾养殖高密度、快速生长的呼吸需要以外, 也对改善水质、减少病害有重要作用, 为对虾养殖成功提供有利保障。1.首先加大增氧,稳定水质氧气是水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好氧菌等各种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缺氧就会水变。充足的氧气,水体中的化学反应、生物发生和平衡都向有利于对虾生长的方向发展,良性发展,水体才稳定。2.加大增氧,减少疾病加大增氧可以减少疾病,特别是细菌病的发生。多数致病菌是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如弧菌),在缺氧的环境更容易大量繁殖。长期低氧,发光弧菌病、黑斑、黑鳃等细菌病就容易发生。实践证明对虾培苗阶段发病率很高的弧菌病在强力增氧情况下就很少发生。强力增氧,对虾不易发病,发病后也更容易治疗。3.增氧降低氨氮、亚硝酸浓度养殖到中后期以后,随着水体中粪便、残饵的积累,水体中产生的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氨、亚硝酸、硫化氢等诱发疾病越来越多。这些物质在充足氧气的作用下(氧化)才能转化成无毒的物质,被藻类吸收利用。同时,增氧过程也是曝气过程,强力增氧也能将过多的有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减少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积累。强力增氧对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浓度有明显的作用。4. 加大增氧,食欲好,消化率高, 饵料系数低溶氧充足,对虾摄食就好、吃得也多、消化吸收也好,生长速度快,当然最终养殖产量也高;如果吃料慢,加不上料,说明已经缺氧!溶解氧越高, 消化吸收越好,饵料系数越低。增氧是降低饵料系数、降低饲料成本的最好方法。饲料成本是对虾养殖比例最大的投入成本,加大增氧,降低了饲料成本,就增加了效益。三、如何提高增氧能力1.提高机械增氧能力土塘养殖: 不同水质、底质和气候条件下,同样增氧能力的情况下,养殖对虾产量有所不同。目前一般土池塘1 千瓦/ 亩的增氧能力只能有300~500 斤/ 亩的产量,如果设计1000 斤/ 亩的养殖产量,就需要配备1.5~2 千瓦/ 亩的增氧能力。 棚虾养殖:有一定的换水能力、水体有一定盐度的前提下,养殖中后期增氧能力按照1 瓦/ 立方水体配置,前期可适当减小。例如,如东小棚养虾, 如果产量1000 斤/ 棚,那么中后期每个棚的增氧配置不低于1 千瓦。山东棚虾养殖前期增氧能力不低于5 瓦/ 立方水体,中后期不低于10 瓦/ 立方水体。2.定期使用氧化剂提高水体的氧化性在养殖的中后期,水体中还原性的耗氧物质逐渐增多,根据水质情况1~2 天外用1 次刺激性小的氧化剂,减少耗氧物质,提高水体的氧化性,是辅助增氧机增氧,预防水体缺氧最好的方法。氧化剂改水除臭、降氨氮、亚硝酸盐等还原性物质效果明显。3.定期使用氧化剂改底随着投饵量的增多,养殖中后期池塘底部积累大量粪便、残饵,是池塘中重要的耗氧物质。特别是遇到异常天气引起返底,底部大量耗氧的还原性物质进入水体,易造成急性缺氧和有毒有害物质引起对虾中毒。通过氧化性底质改良剂改底,分解底部脏污,可以提高底部的氧化性,减少耗氧。如溴氯海因片剂为弱的氧化剂,在底部缓慢释放, 刺激性小。平时少量多次使用,可以避免底部耗氧物质积累,起到间接增氧的目的。总之,增氧能力不足,目前已经成为养虾是否成功的第一限制因子,通过加大增氧,满足一代虾苗快速生长对高溶解氧的需要,从而提高养殖产量, 最终达到增加对虾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

来源 :《海洋与渔业》杂志六月刊   作者:唐绍林

知识只能代表过去,见识才能预见未来,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虾农宝典”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