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破题乡村振兴: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

   hblks527   中国绵阳新闻网    2019-06-24 07:53:02
【导读】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看绵阳如何破题乡村振兴梓潼县卧龙镇牛头山国航标准化农业示范园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6月16日,从第三届绵阳农博会...

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

——看绵阳如何破题乡村振兴

绵阳破题乡村振兴: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

绵阳破题乡村振兴:擘画"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画卷

梓潼县卧龙镇牛头山国航标准化农业示范园

中国绵阳新闻网讯 6月16日,从第三届绵阳农博会传来喜讯:为期三天的茶文化节活动,达成意向成交额约630万元。

就在同一天,安州区千佛镇“逸迹时光”,又迎来了一批来自成都的游客。老板张喆忙得团团转:“过两周这些游客还要带其他朋友来,咱民宿的‘朋友圈”走出了安州、绵阳,扩大到成都、德阳了。”

绵阳农村的山山水水,为何能魅力绽放,成为城市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去年,乡村振兴战略在绵州大地拉开帷幕。全市上下劲往一处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立足三农工作实际,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潮在田间乡野漫卷开来。

时下,在绵阳,广大农村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繁荣景象大步迈进。

关键词 产业园区

让特色产业“兴起来”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绵阳锁定“农业产业园区”,精准发力。

当前,走进安州区幸福七里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区,品种繁多的葡萄、桃子挂满枝头,平均每天吸引6000多名游客来此采摘。

5年前,当地还是个“撂荒村”,土地分散,耕地在浅丘间上下起伏。2014年以来,当地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

从此,一块块土地被平整,田地周边有了周密的排水系统;埋进土里的黑色皮管,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滴灌。农田改善,愿意种地的人越来越多。七里村又规划了水果产业,走上农业产业化道路,土地亩均年收入从过去的三四百元提升到万元左右。

不同于幸福七里园区走的“精细化”发展道路,三台麦冬——生猪种养循环产业园则因地制宜,走“大精专”路线。

作为全国麦冬最大种植基地和生猪大县,三台人“聪明地”将优势集合,规划了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

园区先后引进铁骑力士、新希望等养殖企业,同时签约百万头健康生猪、麦冬大健康产业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去年,园区实现产值近7.3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93.14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0%以上。

目前,我市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1个。涪城千鹤桑田、梓潼天宝蜜柚生态循环、盐亭西部水产……一批具有绵阳特色的“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在绵州大地蓬勃发展。

“把产业体系打造和园区建设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园区建成了,产业也兴旺了。”相关负责人说,绵阳坚定抓住这个“牛鼻子”,农业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环境整治

让农村环境美起来

走进游仙区街子镇岳家村,石墙泥瓦、木窗柴门,古色古香的小院、创意无限的文明标语,犹如走进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

“以前呀,到处是垃圾。室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该村保洁员曹云柱用一句顺口溜调侃,“现在,垃圾分类丢垃圾房,路上干干净净的,污水全部进入沼气池。环境好了,大家心气更顺了。”

岳家村的美丽“蝶变”,是绵阳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切片。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绵阳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定为乡村振兴第一仗。

作为总蓝图,去年9月,《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将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4项重点任务着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今年5月,上述4项重点任务专项方案印发,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落实是关键。我市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组人员和职责。并形成一周一会商、一月一统计的工作机制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硕果累累,具体到四大行动数据如下——

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行政村达87%;25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已全面开工;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共厕所2300余座;共培育1000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

有了一定成绩,没有沾沾自喜。“从长远来看,农民好习惯的培养、思想观念的改变才是最具挑战的。”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少地方还存在干部热火朝天,农村群众冷眼旁观的“上热下凉”现象。

“下一步,要通过召开现场会、强化检查督导、加大宣传等方式,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坚决打赢乡村振兴第一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 三产融合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村民增收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这是我市振兴乡村的又一突破口。

在北川擂鼓镇楠竹村羌王竹海,当地村民从万亩竹林“掘金”,发展楠竹制品、竹笋食品。吸引游客来此观竹景、品竹茶、吃竹宴。

楠竹村逐渐成为当地“网红”景点,周边村民“开门迎客”,改造自家住房,搞起了民宿旅游、农家乐。据介绍,全村共开办农家接待户13户,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旅游产业收入达150余万元。

“小投入”带来“大回报”。在盐亭县麻秧街道花果嫘乡,村民也从“风景”中望到了“钱景”。经过几年精心打造,从前的荒山“摇身一变”,漫山遍野都是成片的果林,当地打造起集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

“我们的土地都流转给公司了,每年光租金就有5000余元。”天水村六组村民陈天顺笑呵呵地说,加上在公司务工,每个月能收入两三千,日子越过越起劲。

以农为媒,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在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脱贫攻坚战也正如火如荼。主要领导不仅“挂帅”,而且“出征”,多次深入贫困村,察真贫、找问题、谋对策;全市各级各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为贫困户脱贫精准开出“药方”……

根据数据,截至4月底,全市达到减贫标准5451人,占计划减贫数的56.13%。预脱贫人口达到不愁吃、不愁穿标准2529户,占计划的59.19%。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处处透着产业之美、环境之美、生活之美的绵阳,在乡村振兴这份大考卷上,正在留下别样的精彩。

□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灵越/文 蒲滔/图

更多有关 ũ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