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sdxnc   荣昌微发布    2018-12-21 20:44:01
【导读】“我捂住鼻子,躲在被窝里,想减轻那令人作呕的猪尿腥味儿;也尽量不理会枕头边竹笼中那头仔猪:它一直哼哼唧唧地对着我的脸呼气,不时尖叫一声……”这是1...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我捂住鼻子,躲在被窝里,想减轻那令人作呕的猪尿腥味儿;也尽量不理会枕头边竹笼中那头仔猪:它一直哼哼唧唧地对着我的脸呼气,不时尖叫一声……”

这是1993年3月31日《重庆日报》二刊上《猪贩子,辛酸苦涩谁能解》一文的开头。猪贩子带着荣昌猪一起登上了《重庆日报》。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荣昌猪这次以新的面貌登上《重庆日报》!

曾经名噪一时的荣昌猪贩子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代替他们的是“买全国、卖全国”的网络交易平台......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2018年12月18日《重庆日报》

产业兴旺

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核心提示

这是1993年3月31日《重庆日报》二版刊发报道《猪贩子,辛酸苦涩谁能解》一文的开头。这一年,本报记者张小良从荣昌随车采访猪贩子到青海卖猪,记录了猪贩子沿途遭受的苦、累、脏、臭及沿途被各种乱罚款的遭遇。

12月10日,本报记者再赴荣昌采访发现:曾经名噪一时的荣昌猪贩子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代替他们的是“买全国、卖全国”的网络交易平台。

从有形市场到无形市场,经数十年曲折发展的荣昌猪产业,已成长为一个“接二连三”、引领该区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领军产业。

1993年3月31日《重庆日报》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以猪贩子为起点“荣昌猪”走向全国

“我现在都记得这篇报道!”荣昌区畜牧兽医局发展科科长张成聪回忆说,这篇报道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荣昌县委、县政府时任领导专门组织农业、公安、交通、防疫、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开会,制定了一整套服务猪贩子的措施,对发展壮大猪贩子队伍、推动“荣昌猪”走向全国,发挥了很大作用。

出生于1963年的张成聪是土生土长的荣昌人,1986年从四川畜牧学院(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毕业分配至荣昌畜牧兽医局工作至今,是荣昌猪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

“荣昌猪贩子是从1985年后才逐步出现的。”张成聪说。1982年土地下放到户后,农民有了多余的粮食,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由此,一些中心集镇开始出现仔猪交易市场,并随之出现了中介人。这些中介人通过撮合买卖双方赚取一定的劳务费用。

1984年,国家为推动畜禽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开展畜禽品种资源调查,“荣昌猪”被列入全国著名地方良种猪,1985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荣昌猪”环境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瘦肉率较高的优势开始为外地人所知晓。

从此,不少外地人开始到荣昌购买仔猪,部分农民开始顺势市场需求,成为种猪养殖大户。

在外地人到荣昌购买仔猪的这个过程中,部分中介人发现了商机,开始主动组织仔猪到外地贩卖,成为猪贩子。从1985年到1992年,荣昌的母猪存栏量由2万多头增长至9万多头,仔猪年产量由40万只增长至近180万只,年外销仔猪量超过100万只,成为全国有名的仔猪外销大县。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荣昌除了扶持猪贩子队伍,畜牧兽医局还成立了直属的仔猪开发公司,包括张成聪在内的很多畜牧干部都曾押运仔猪到全国各地贩卖。

“除了港澳台,荣昌仔猪几乎卖遍了全国。”张成聪说,1995年前后,荣昌的母猪存栏量达到12万头,年外销仔猪达155万只,猪贩子数量达400多人,运输仔猪的车辆达600多辆。

多方位提升品牌竞争力转向“精品畜牧业”

在荣昌加大仔猪外销力度的同时,面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是各地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种猪场,仔猪自给水平大幅提高;二是杜洛克、大约克等外来猪种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使“荣昌猪”受到了巨大冲击。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荣昌猪”的市场被不断压缩。到2010年的时候,其市场已从全国缩小到西南地区,母猪存栏量由13万头减少至8万头左右,猪贩子队伍大幅萎缩。

2010年,荣昌提出了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打造“精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

在生猪养殖上,荣昌相继建成了新希望、日泉、天兆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在饮水、投食、通风、温控等环节运用自动化、智能化设施,将养猪场变成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10多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数万头生猪规模的养殖场。

在品牌打造上,荣昌每隔两年举办一次“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具广泛影响力的现代畜牧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经济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着力打造“荣牧猪肉”“古昌土猪肉”两款精品猪肉品牌,对育种、养殖、屠宰、销售实行全产业链管理。去年,这两个品牌共实现了1亿多元的销售额。

在二产业上,荣昌培育、引进了美国嘉吉、铁骑力士等26家饲料工业企业和永健生物、澳龙生物等18家通过GMP认证的兽药企业。

在三产业上,荣昌国家生猪市场于2015年12月正式上线运营。该市场采取“生猪活体线上交易+线下交收”的方式进行交易,就像生猪行业的“淘宝网”。市场大厅内巨大的屏幕实时显示着各地生猪交易情况,交易数量、交易价格等数据。

这也是全国首个、唯一一个畜禽产品大型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的日均生猪交易已达到10万头,占全国生猪交易总量的8%,交易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基本实现生猪“买全国、卖全国”。

自此以后,荣昌猪贩子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荣昌生猪进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阶段。

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高新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16年,荣昌新一届领导班子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荣昌猪”身上,将其作为“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大行动的突破口,并将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作为与国家货运机场、国家高新区并列的“三件大事”之一。

2017年,荣昌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依托品种资源优势、科研教育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向国家有关部委申报设立国家高新区。今年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荣昌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国唯一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2017年12月,荣昌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今年11月,15名两院院士联名提出的《关于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

目前,荣昌已组建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公司,着手开展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筹建工作。该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汇集生猪全产业链数据资源共享、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落地、构建生猪全产业监测体系、服务国家对生猪产业的监管及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开发生猪大数据产品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权威数据服务。该中心建成后,将牢牢树立“中国生猪看荣昌”的行业效应。

与此同时,荣昌在动物实验产业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荣昌培育出了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抗体转基因小鼠,现已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该人抗体转基因小鼠主要用在肿瘤、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全人抗体药物开发方面,将对我市乃至全国抗体药物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去年,荣昌还成功建立起国内目前唯一一个无菌猪繁育平台,并实现规模化建厂。单批次最高可提供80头无菌猪,年可提供300头无菌猪。目前,该平台已先后为十余家科研院所、医院和相关企业提供无菌猪和无菌饲养技术支撑。

“我们围绕猪产业做出的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已超过了250亿元。”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围绕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推动科研、教育、金融、保险等要素聚集,引进精深加工、生物兽药、动物营养、基因工程等项目,拓展大数据储存、服务、监测等应用,将猪经济做成一篇大文章。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40年」产业兴旺!从“荣昌猪”看特色农业发展

重庆日泉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受访者供图)

重庆特色农业

初显规模化品牌化

12月1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改革开放40年来,重庆特色农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现已初显规模化、品牌化。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的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已达437个。

据介绍,重庆特色农业发展40年的历程, 可大致归为3个阶段:

一是为“以粮为纲”让路而在夹缝中发展的阶段,时间大致为1978年至2001年。此阶段农业生产仍以大宗主要粮食生产为主,重庆农业总体呈“粮猪型”结构,但因自然资源禀赋、种植历史传统、生活消费习惯形成的特色农业仍普遍存在,且在不断发展。

二是借助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阶段,时间大致为2002至2011年。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特色农业得以快速发展。此阶段,重庆实施了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项目。

三是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契机全面发展阶段,时间为2012年至今。十八大以后,从解决“吃饱”问题向解决“吃好”方向转变,发展以区域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农业,成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此阶段,重庆启动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链建设。

至今,重庆已形成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特色经济林等11个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其中,柑橘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分别达到340万亩、315万吨;榨菜的加工原料青菜头,种植面积175万亩,其产量占全国一半的份额;柠檬种植面积近50万亩,产量35万吨;生态畜牧产业中,存栏猪、牛、羊、禽分别为1355.1万头、126.3万头、237.8万只、1.3亿只;生态渔年产量超过50万吨;茶叶总产量5.5万多吨,茶园总面积85万多亩;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10万亩,综合产值超过440个亿;调味品种植及初加工产值近90亿元,辣椒、花椒、生姜等种植面积达147万亩……

近年来,重庆还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引领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重庆已建成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以及“渝北乡愁”“源味石柱”“山韵黔江”“一江津彩”等一大批区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重庆已核准的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共3662个,名牌农产品437个。

与此同时,重庆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涪陵青菜头、荣昌猪、奉节脐橙等特色农产品区县获得农业农村部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潼南柠檬、江津花椒、巫山脆李、南川方竹笋等20个特色农产品区县被认定为第一批“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根据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涪陵榨菜、奉节脐橙、荣昌猪、永川秀芽、巫山脆李等区域品牌溢价逐年升高,2018年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47.32亿元、28.74亿元、27.7亿元、18.65亿元、13.34亿元。今年,奉节脐橙、涪陵榨菜、荣昌猪还入选了全国“100个农产品品牌名单”。

更多有关ٲ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