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开始大量入侵小草鱼,你该如何防治?

   wangrenfa   湖南海大 作者:蔡胜昌 中国水产养殖网    2017-04-24 14:26:00
【导读】近期走访市场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池塘小草鱼肠道出现绦虫现象,严重影响生长,不利于鱼体生长、影响抢高鱼价。

近期走访市场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池塘小草鱼肠道出现绦虫现象,严重影响生长,不利于鱼体生长、影响抢高鱼价。




从市场反馈及客户走访打样了解到当前绦虫呈暴发性增长趋势,发病池塘越来越多,但部分客户认为杀虫消毒后能解决问题,其实不然。绦虫危害鱼体,造成鱼摄食能力弱,摄食少,游边黑身鱼多,投喂浪费,虫体继发性感染的鱼增多,虫体难杀,不仅耽误杀虫治疗时间,同时也不利于小草鱼规格的快速提升,因此绦虫预防与治疗需引起广大养殖户朋友的重视。
那绦虫是怎么产生的,又该怎样防治呢?
绦虫产生原因

简介: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不具有消化系统,依靠吸取寄主营养进行生活。虫体白色,一般为带状,背腹扁平,可分头节、颈和体节三部分。绦虫发育必须经过变态和更换寄主,第一中间寄主通常为水生或陆生无脊椎动物,第二中间寄主通常是脊椎动物。主要危害草鱼、鳊鱼、鲫鱼,在鱼上寄生的绦虫一般长达3-10厘米。
生活史:分为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五个阶段。虫卵由水鸟粪便排入水中,生成钩球蚴被剑水蚤吞食后,在剑水蚤体内生成原尾蚴,带虫的剑水蚤被草鱼苗吞食后形成裂头蚴,造成草鱼苗大量死亡。死鱼被鸥鸟叼食后,在体内形成成虫。
流行情况:绦虫对寄主有严格筛选性,九江头槽绦虫主要感染草鱼和鳊鱼的鱼种,舌型绦虫主要感染自幼鱼到成鱼的鲫鱼,鲤蠢绦虫主要感染鲤鱼。寄生部位主要在前肠。


绦虫寄生症状及危害

外观:病鱼头部乌黑,摄食减少,鱼体消瘦,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最终死亡。
肠道:鱼种养殖严重时绦虫结成团,堵塞肠道,使鱼闭口不食。成鱼养殖严重时绦虫充满肠道,寄生前肠膨大,使肠道异常扩张,肠道直径较正常大约2-3倍,导致饲料无法进入消化道,鱼体逐渐消瘦。部分品种如舌型绦虫甚至会钻出肠道,挤压鱼的内脏器官,造成内脏的萎缩,直至死亡。
建议方案

1、预防
a、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b、乌仔到鱼种阶段,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死中间寄主剑水蚤。c、及时驱赶水鸟,切断传播源。
2、治疗
第一步:驱虫。建议先内服吡喹酮(驱虫)与海联科3505(护肝),按照一定剂量拌料投喂3天,驱除体内虫体;
第二步:杀虫。驱虫三天后,使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杀灭绦虫的虫卵及排出体外的虫体;
第三步:修复肝肠。使用海联科3103+3505拌药内服调理肝脏、肠道,恢复正常体质与摄食。

注意事项
1、春天治疗绦虫病时,待水温达到20℃左右,鱼吃食正常后,开始投喂药饵,选择晴天用药,以防药饵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
2、感染绦虫的鱼摄食量减少,摄食强度减弱,所以在投喂药饵时要增加投喂时间,使病鱼吃到药饵。若投喂不足,鱼摄食不够,可能会将脱落的虫体及虫卵再次摄入,造成二次感染。
3、空腹用药效果好,所以投喂药饵在上午10∶00和下午15∶00二次进行,投饵量为正常日投饵量的80%,连续投药饵三天,一般能达到治疗效果。
4、死鱼建议就地掩埋,防止造成大面积二次感染,同时做好驱鸟工作,减少中间寄主环节。

更多有关۸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