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

   wangrenfa   未知    2017-02-25 09:59:00
【导读】 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   【常见问题】如何科学养殖鳗鱼?   【专家解答】   1、注意鳗鱼养殖的生态条件   ⑴ 光...
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

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


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
  【常见问题】如何科学养殖鳗鱼   【专家解答】
  1、注意鳗鱼养殖的生态条件   ⑴ 光照 一定的光照能培养水色,抑制寄生虫和病菌的繁殖,能提高杀虫和治病的效果。但鳗鱼怕光,夏天光照强,需用85%黑色遮阴网;冬天光照弱,需用白色保温膜。   ⑵ 水温 鳗鱼对水温变化也很敏感,因此要注意保持水温相对稳定,温差或水温太高时要注意控制投料量;土池养殖中需保持2.5米以上的水深,以形成上下温跃层,这样无论在夏天或冬天,地层均能保持稳定的水温。   ⑶ 盐度 水体中保持2-5‰盐度可起到预防寄生虫和病菌的作用。   ⑷ 氨氮 水体中NH4+、NO2-、NO3-等有毒的游离氨与水温、PH值有关。   ⑸ PH值 需保持一定的PH值,如水中PH值太低,则要注意培养水色;如太高,则每亩施用明矾1-1.5千克。   ⑹ 氧气 水体中的溶氧量需保持在5毫克/ 升以上。   2、合理的放养密度   鳗鱼养殖应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这是因为放养密度太低会影响鳗鱼摄食,密度太高则有压迫感,且排泄量多,换水多,水环境不稳定。   3、彻底排污   鳗鱼摄食旺盛,产生的残饵和粪便较多,应及时清除。根据鳗鱼摄食后2-3小时为排粪高峰的特性,一般在投喂3小时后进行排污,水泥池精养鳗鱼中要求全面、认真地刷洗,且每1小时排臭一次。   4、水环境的调节   鳗鱼水环境的调节重在水色的培养与维持。水体内的水色主要由绿色或棕色的微藻形成,并具有净化水质、遮光和平衡细菌生长的作用;微生态制剂可分解残饵和粪便等有机质,并能吸收硫化氢、有机物等,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也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这两者均可使养鳗过程中的换水量减少,既减少了抽水和冬季加温的费用,最重要的,是使水环境保持稳定,利于鳗鱼的正常摄食和健康生长,减少疾病发生,也减少用药次数。   5、定期消毒、合理用药   鳗鱼养殖多采用较高密度的半精养或精养养殖方式,若水体中水色调控不好或遇下雨天等,水体内细菌和寄生虫总量就会增多。因此,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定期(约7-10天)使用无残留、低刺激的消毒药物和杀虫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一次。当鳗鱼确实发生疾病时,要对症下药,选择无残留、低毒、低抗药性的药物如中草药、中西药合剂或西药合剂治疗。   【小编补充】另外,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免疫促长添加剂,鳗鱼养殖属强化养殖,养殖密度高、生长快,难免会产生鳗鱼体弱、免疫力差等问题,因此,应在鳗鱼饲料中添加免疫促长添加剂如Vc、Ve、多维、多肽、免疫多糖、微生态制剂等保健品,既可增强鳗鱼对环境的抵抗力,又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使鳗鱼健康生长。第一农经网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苗暂养的你整理了《鳗鱼养殖技术规范 科学养殖鳗鱼》一文。 (第一农经整理)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