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wangrenfa   网络    2017-01-15 11:42:00
【导读】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是中国的特产动物,是世界上分布最高地带的有蹄类动物。体长160~220cm,肩高160~180cm,最大可超过200cm,体重约1,...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是中国的特产动物,是世界上分布最高地带的有蹄类动物。体长160~220cm,肩高160~180cm,最大可超过200cm,体重约1,OOOkg。野牦牛是家牦牛的祖先,但野牦牛同家牦牛有显著的区别,雄性肩高可达200cm,体重达500~600Kg,,雄性家牦牛体重很少超过300kg。野牦牛的角远比家牦牛发达。野牦牛体型粗大,腿短,为家牦牛的2~3倍。头骨略显狭长,鼻骨宽,泪骨窄。其前端沿着额骨的外侧延伸,并与鼻骨外缘相接,后端镶嵌于额骨中间。上颌骨的背缘与鼻骨及泪骨相连,前颌骨短,不与鼻骨相连,其二侧外缘呈平行,且其前端宽平,微分离,显得粗大。上颌无门齿与犬齿,臼齿高冠型,下颁犬齿的形态与鹿科动物相仿,呈门齿型,紧靠第三门齿,下臼齿窄而具高齿冠,第一、第二枚为二齿突组成,最后一枚下臼齿之后方多一较小的后叶,而成三齿突。雄雌均具角,角形相似,但雄性的角比雌性的大而粗,角基略翻扁,愈向上愈圆滑。两角相距较竟,先向外、向上方伸出,然后向前,复又朝内、朝上弯曲,角尖略向后弯。颈下无肉垂。肩部中央具显著凸起的隆肉,站立时略显前高后低。四肢粗短,肌肉发达,蹄大而圆,宽约140mm.长不及170mm.蹄甲尖小,但特别强硬。粪便呈大型棱块堆集。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的喉、颈、腹、肩部、体侧下部、胸腹部及腿部均被长达40cm以上的长毛,尾端长毛形成簇状。通体褐色,吻周、下唇、脸面以及脊背一带呈现徽弱的灰白色调。在头和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根据野牦牛的栖息生境,中国学者将其分为两个生态类型,即祁连山型和昆仑山蛩。    祁连山型野牦牛的鉴别特征:公牛肩高160~170cm.胸围约210cm,体重500~600kg。肩峰隆起,四肢较高,颜面较长,鼻唇面及耳均下垂,颈下无垂皮肉。雌雄有角,雄牛角远大于雌牛角,两角相距在70cm以上,角基为椭圆形,角由顶骨面出生后向外再向上生长,复略向后弯,近末端稍向内向上,尖端有向后趋势。毛色为褐黑色,鼻吻部、脸面为灰白色,脊背中央直到腰部有一条明显可见的灰白色背线,幼年或老龄野牦牛毛色往往成棕褐色。颜面无长毛,胸、肩、腹、侧、肋及腿部均被以长毛,尾部毛长而篷成状。母野牦牛体格远小于公野牦牛,体重仅为公野牦牛的一半或1/3。    昆仑山型野牦牛的鉴别特征:公牛体格硕大,成年公牛肩高可达205cm,胸围270cm以上,体斜长为240cm,体重达1.200kg。肩峰隆起突出,头粗重,额宽,颜面咯短,四肢粗壮,成年公牛角基粗,周径可达50cm以上,藏南及唐古拉地区牧民将公野牦牛角掏空当作挤奶桶,别具特色。公野牦牛两角相差更远,可达lOOcm开外,角型更为开阔,内弯前倾趋势明显。毛色为黑色或黑棕色,鼻吻部、眼圈为灰白色,灰白色或棕色背线明显,颜面无长毛,但顶脊部位毛长略呈簇状,体侧下部、肩肋腿部被以长毛,公牛长毛可及地。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分布与生境】    (1)野牦牛主要分布在    野牦牛是中国半特有种,在动物区划上属高地型,中国西北、西南为主要分布区。据记载,100年前野牦牛分布较广,占据了喜马拉雅山北坡、昆仑山及其毗邻的山脉,在寒冷而广阔的青藏高原上到处可见成群的野牦牛,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展与加剧,野牦    牛被迫迁徙到更高和难以攀登的深山寒漠之中,其分布范围已成为避难所。野牦牛为青藏高原特有种,据近30年的野外调查,野牦牛分布东达青海境内远离青藏公路的周围地区,南至西藏的冈底斯山,北至与新疆接壤的昆仑山(包括支脉阿尔金山和可可西里山)和甘肃西北的祁连山;国外尚见于印度和尼泊尔。另外,文献记载的行政分布区域为:    野牦牛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北部,栖息于4,ooo~5.OOOm的山间盆地、湖盆四周以及山麓缓坡,活动于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等多种开旷的自然景观带。该区域属温带湿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多风天气,年平均气温为-0.9~1.9"C,相对湿度为51.0%~61.2%,降水量413.8~686.6mm,年日照时数为2,852.6~2,881.7h,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封冻期半年以上,春冬季节多风,夏秋季节多雷雨、冰雹,平均风速2~4.6m/s。区内季节性冻土分布较广,厚度一般0.20—l.OOm.最大季节性冻结深度2.0—3.5m。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主要分布在青海哪里

    【野牦牛习性】    野牦牛栖息地环境恶劣,它们生性耐寒,不怕风雪。喜欢群居,一般每群10余头,多者达200头以上。夏季常结10余头的小群活动,冬季结成100头以上的大群。由于常年生活在空气稀薄、植被贫乏的高原草原或荒凉的寒漠地带,加之食量大,所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觅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食物比较充足,多在清晨或傍晚觅食,白天常到陡坡险阻、背风向阳处休息,躺卧或站立反刍。在气温较高的中午,野牦牛到湖泊或溪流沐浴。在严寒的冬季,植被多被冰雪覆盖,此时采食困难,常由雄牛带领,在较大范围内作短距离的迁移。它以质地粗硬、适口性较差的粗劣野草充饥,以雪水解渴。食物主要有各种针茅、苔草、莎草、早熟禾、蒿草等高山寒漠植物。发情期多在9—12月,此期雄牛常发出“mouma- mouma”叫声,争雌现象十分激烈,败者被逐出牛群,离群独栖,为寻异性,到处乱跑,甚至闯入家牦牛群中配种。配种期间,雄牛性情特别凶猛,常对可疑之物发起主动攻击。妊娠期240~250天,翌年6~7月产仔,每胎1仔,产后半月左右,牛犊便可随群一起活动,第二年夏季断奶。3岁左右性成熟(李德浩等,1989)。寿命约24年。在偏远山区,发现过家养雌牦牛逃跑后与野牦牛混居,偶然雄野牦牛也会跑到家牦牛群中寻找交配的现象。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