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提出“山上种莲,水下种莼、家中接客”的发展思路 带领贫困村集体致富

   c1519624911   第一农经    2017-05-15 21:00:00
【导读】   虽然说现在的经济发达了很多,但是贫困村还是有很多,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有一个顺口溜叫“八龙八龙,家家都穷”。可见这里...

  虽然说现在的经济发达了很多,但是贫困村还是有很多,位于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镇八龙村有一个顺口溜叫“八龙八龙,家家都穷”。可见这里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家家都穷。

  八龙村6年前有贫困人口325人,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但是现在村里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实现了村里组组通公路、家家住洋楼、户户有产业,人均纯收入超过1.2万元。

村书记提出“山上种莲,水下种莼、家中接客”的发展思路 带领贫困村集体致富

村书记提出“山上种莲,水下种莼、家中接客”的发展思路 带领贫困村集体致富


村民在管理莲藕

  回引本村人才回村 强化党支部的“核心”作用

  八龙村位于武陵山区大山深处,祖祖辈辈土地刨食,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全村有1206人,党员62名,村里支部班子平均年龄近60岁,村干部缺想法缺干劲,说话做事党员不支持、群众不买账。

  “富不富,看支部”八龙村党支部认识到,要改变一穷二白面貌,首先要建好党支部这个“核心”。2013年村里换届,支部班子进行了“大换血”,吸收3名党性强、有文化、有朝气的年轻人进支部,组建了当时全县最年轻的村级班子,平均年龄37岁。而且村支部回引了村里7名在外务工的大学生回村挂职、创业,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村里27岁的大学生黄华山回村挂任主任助理,并带头投资60多万元修建农家乐,带动5户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

  此外,八龙村党支部还通过向镇干部问计,向群众讨主意,提出了“山上种莲,水下种莼、家中接客”的发展思路,在发展黄莲、莼菜种植业基础上,抓住连片打造大黄水旅游景区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党员走近村民 为脱贫谋点子、找门路

  国家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很大,有很多好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但是政策、项目、资金的落地光靠几个支部党员并不行,八龙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县财政局和镇机关派来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搬进便民服务中心,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村党支部同时也组织成立5个党员义务扶贫分队,轮流和驻村工作队一道,帮贫困户挖穷根、想点子、找门路,“一家一户”制定精准脱贫方案、落实扶贫项目。

  义务扶贫队还进行了结对帮扶,党支部把有帮扶能力的35名党员组织起来,由他们自己认领,通过“一帮多”等方式,对全村123户贫困户和“三留守”家庭进行结对帮扶,让党员成为帮困解难的贴心人。

  帮扶的同时还注意共同致富,八龙村党支部8名党员联合起来流转土地500余亩,吸纳30多户农民入股分红,吸收80多名农村劳动力务工,带动群众增收1000余元。

  “互联网+”进村 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

  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村组干部全覆盖安装市里统一开发的“重庆群工系统”APP,群众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申请办理事务。而且八龙村党支部还将“互联网+”运用到农村发展上,2014年打造了“八龙网上村庄”电子商务平台,让野生菌、蕨菜、天麻等10多种本地的山货成了抢手货,乡村旅游网上预订率达70%以上,年交易额达100余万元。

  群众慢慢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村党支部顺势而为,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两家莼菜深加工公司,将商标由借用“杭州西湖”变成了自主品牌“石柱莼”,让莼菜远销日本、泰国等国家。同时,成立“八龙莼乡”乡村旅游协会,引进两家公司建起了“云中花都”花园、“白天池”滑雪场,周边群众既可以入股分红、又能就近务工。

(第一农经整理)
内容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相关推荐
 
图文热点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辽ICP备11016505号-2 | 辽公网安备:21120202000005号